專家學者能量大、技術強,想請上家門卻著實不易。難題當頭,曲阜市科技局掏出破解之道,幫助銀府農業在企業周邊的鄭家莊村建起“農科驛站”。“驛站,從字面意思看就是歇腳的地方。咱們在村里給專家學者留個歇腳的地,也好請他們常來常往,促變農村。”銀府農業總經理白剛說,科技局不僅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專家資源庫,更為專家聘請提供了補貼。
“海棠茶具有養胃護肝等功效,我們專門引進了茶海棠樹種,開發海棠茶產品。”白剛介紹說。海棠全樹都是寶,葉可炒茶、花可制醬、果可釀酒,如今,海棠茶、海棠酒、海棠甜品等近10種系列衍生品已經通過各項認證,農業旅游的闊架越扎越實。
村莊種植結構的轉變,源于一次意想不到的臨鎮取經。2015年,陵城鎮現代農業企業曲阜市銀府生態文化園(以下簡稱“銀府農業”)開始進行藍莓試種,為吃透這種對生長環境格外挑剔的小果子的種植技術,企業請來省果科所所長、泰山學者劉慶忠教授進行技術指導,美國紅楓2015價格表并很終促成了多個鄉鎮的藍莓種植,改變了“一麥一棒”打天下的傳統農業格局。
2015年,綠化苗木風向標驟然轉向,法桐、白蠟價格全線決堤,美國紅楓等卻逆勢上揚,這樣精準的市場定位,正得益于“農科驛站”專家的前瞻性點撥。“觀花1個月、觀葉大半年,還能有3到4個月的觀果期,未來城市綠化需要的正是這種多面手似的樹種。”5年多前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植物生理學教授尹偉倫曾在銀府預測綠化用苗木的市場走勢,今天,更是手把手的現場腳手農民育苗知識。從秋季海棠落葉后的肥料補充,到嫁接分株技巧,再到蟲害防治等等,尹偉倫把學界很前沿的種植知識帶到了基層農村。
在偶有大專家、常伴土專家的多面加持下,農技推廣的“結束一堵墻”終于倒了。如今,陵城鎮常年有土專家實地指導,農戶們也幾乎人人都成了苗木種植能手,彩葉樹種種植面積達到18000多畝,人均收入大幅提升。而作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“農科驛站”還有力的借助了互聯網、移動APP、微信、有線電視、熱線電話等信息手段,業專家學者深入基層、了解基層的落腳地放大科技特派員團隊專技作用,通過開展即時信息查詢、農技在線咨詢、專家在線答疑解惑等服務,為農村群眾提供技術培訓,解決技術問題,實現技術咨詢即時化,技術指導化,服務基層常態化。
金秋十月,天氣雖已經漸涼,卻仍抵擋不住時莊街道雙廟村農戶們的工作熱情。在村里的200畝藍莓種植基地,農戶們正在仔細的整理土地,為后續的種植打下扎實基礎。提起藍莓種植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,村民孔凡來坦言,“一輩子種玉米、小麥,咋也沒想過種上這種吃沒吃過、見沒見過的藍色小果子,多虧了農業專家的推薦和指導,才讓村里大變樣。”?
原標題:曲阜“農科驛站”!讓現代農業技術“飛”入尋常農家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要靠科技!
4月12日,曲阜市首屆海棠文化藝術節在銀府生態園開幕。作為曲阜現代農業的點睛之筆,成片的海棠樹下,一陣風就能掀起醉人的花瓣雨,落花紛飛中,身著傳統漢服的工作人員拂袖憑壺,溫文爾雅地演示著中國傳統茶道的藝術風情。可以控制其它蟲害—美國紅楓圖片。
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要靠科技引領和支撐。當前,雖然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為破解農業價格“天花板”和資源“緊箍咒”雙重束縛發揮了重要作用,但在基層農村,依然存在著專家難請、技術難推的現實問題。如何讓足以變革農業發展格局的現代農業技術飛入尋常農家?已然成了必須要解決的難題。
“‘農科驛站’有個鮮明!
政府行為的參與,使專家聘請變得不再困難,家門口就能見到農技“大拿”。按照建設要求,“農科驛站”設有固定的服務用房,美國紅楓2015價格表這里不僅成了農建筑面積不少于70平米,原則上設立專家工作室、科普培訓室、專家休息室、實驗工具室、簡易廚房。專家工作室和休息室要能滿足專家、科技特派員辦公和休息的基本需求,實驗工具室用于存放必要的儀器設備和工具,科普培訓室要能開展20人以上的培訓,為農技培訓和科研提供了保障。目前,美國紅楓曲阜市已有9家農科驛站通過省級備案,有30余位農業科技專家常年駐站指導,輻射帶動8000余戶農民增收脫貧,為周邊近20萬畝的農田提供了農業實用技術的輔導和支持。
在今天的省市曲阜市,一個個“農科驛站”正在田間地頭、村居社區悄然生根,憑借現代農業企業的強有力支撐,這里不僅成了農業專家學者深入基層、了解基層的落腳地,更化身傳播現代農業科技的有益平臺。一朵朵現代農業之花 ,正圍著這樣扎根地頭的“技術核心”,悄然盛放。
作為一家以苗木繁育為主業企業,銀府農業的發展方向時與大部分同行截然不同。前些年,在別人瘋狂追逐法桐、白蠟的高額市場需求時,他們卻選擇了海棠、美國紅楓等彩葉、觀果樹種,并為轉型旅游打下了基礎。